首页>荣宝200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一)>草书杜甫诗册(十开)
0097 林散之 草书杜甫诗册(十开)
拍 卖 会 荣宝200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一)
拍 品 号 0097
作   者 林散之 生卒年月 (1898-1989)
名   称 草书杜甫诗册(十开) 创作年代 1973年作
形   式 册页    
质   地 尺  寸 25×15.5cm×10
估   价 250,000-350,000
成 交 价 330,000
钤   印
款   识
著   录 林散之(1898-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林散之先生被称作“当代草圣”,有其特殊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林散之童年由曾梓亭介绍,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练就基本功。此后随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范先生授以安吴执笔之法,双钩悬腕,中锋竖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十以后,由含山进士张栗庵引荐,负籍沪上,1933年,拜黄宾虹为师,得“五笔七墨”之秘。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米芾);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王羲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王铎)为友,董思白(董其昌)、祝希哲(祝允明)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他一语破的,他才是草书集古人之大成者。 林散之的“散体”草书书法作品拍卖价格一直上扬,从最近二三年的拍品看,从20万至50万不等,这是为什幺呢?原因在于林散之的书法极其讲究用笔,用长锋羊毫作书,并保持中锋用笔而求瘦劲爽利,得此书法不仅须善于择取古学之长,而且更需千锤百炼。林散之用笔变化多端,有时行笔缓慢,如作楷书,线条凝重,沉静,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如藤蔓檐,一气呵成。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造成雄伟飘逸姿态,磅狄如吞的气势,划沙折股的笔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林散之书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富有个性的“散草”的创立,即独创出相应的结字、章法、用笔等,而且还在于,启示现当代书家在继承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与新的时代共同迈进,是否敢于并能够作出虽是循序渐进,但却是不断地突破性的变革,本件作品写于他75岁,写的是杜甫的十首诗,最具有这种代表性,十分难见。
展   览
备注说明 钤印:散之私印(2次)、长寿(8次)、林散之、林散之印、半残老人(2次)、半残、散之、林散之印 款识:1. 杜甫。七三年元月十五日,散之。 2. 江上。杜甫。散之。 3. 江亭。杜甫。散之。 4. 野望。杜甫。林散之。 5. 夜泊牛渚怀古。七三年元月十五日,散之。 6. 散之。 7. 西郊。杜甫。散之。 8. 登岳阳楼。散之。 9. 宿白沙驿。杜甫。散之。 10. 秋登谢。七十六叟林散之。 前题:质朴天真。辛巳春日,林筱之题。 钤印:江上后人、昌午之印 后跋:汉魏六朝以降诗有多变,至盛唐之世始有李白、杜甫争高竞秀,各抒面目,涵盖天地。先父林散之心窃好之,久而得其益,八十年如一日,亦方苦矣。筱之。 钤印:筱之、江上后人 后跋:壬子夏……。辛巳年金秋,桑作楷于金陵雅舍园之三师堂。 钤印:桑、作楷、大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