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2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二)>延安新貌
0413 何海霞 延安新貌
拍 卖 会 2012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二)
拍 品 号 0413
作   者 何海霞 生卒年月
名   称 延安新貌 创作年代
形   式 立轴    
质   地 设色纸本 尺  寸 134.5×69cm
估   价 80,000-120,000
成 交 价 287,500
钤   印
款   识
钤印:海霞书画
款识:庚午(1990年)二月有朋自长安来,携画求赏展观后指计已越廿余载矣。今已八十又二不复往昔自如再现也。奈何奈何!何海霞记双榆小住。
苏庚春题跋:何海霞老友盛年写生佳作。己卯(1999年)夏月博陵苏庚春鉴题于京华。钤印:苏、庚春
著   录
展   览
备注说明 何海霞(1908-1998),生于北京,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曾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并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1935年入“大风堂”,随张大千学画10余年,并一同游历名山大川,临摹了张氏收藏的大量古画真迹,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并学有所成,开创了自家画风。195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画家,1983年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后调北京,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何海霞长于山水,功底扎实,技法全面,举凡界画、青绿、水墨、没骨皆能。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
金碧辉煌  正大气象
——何海霞《延安新貌》
何海霞的山水画不仅有着扎实的传统根据,同时又具备深切的生活写照。笔墨与章法上决不失传统规范,同时又有现代性灵活运用。在视觉感受上绝不丢弃传统三远法,同时又有现代人观物的角度和视域,顺应传统但不顺从传统,使自己的山水画在传统格局中升腾出崭新的时代面貌。何海霞的山水艺术能高度娴熟地融大青绿、小青绿、金碧、泼彩、泼墨与水墨浅绛于一炉,创造出对比强烈而和谐,骨体坚凝,意象雄奇独具风貌的艺术特色。
此幅《延安新貌》描绘了作者三十年代年深入陕北圣地体验生活时所得景色,三秦大地之壮美、富有风土人情之窑洞以及冒着烟的大厂房,横亘在河流上的大桥气势磅礴,车来车往,好不热闹,画面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画面上部画家则以寥寥数笔勾画出黄土地上纵横之沟壑,中景中的延安宝塔耸立于山峰之上,排排窑洞嵌在山间,配以山下以墨绿相间写出的杨树稻田,属于哪个年代的特殊的景象豁然展现在观众面前。此种将传统画法与时代之景有机融合并另造新意的画法,完美体现出何海霞注重写生与创新的艺术观念。作品中的山峦气象万千,巍然屹立,雄姿英发,凸显出革命圣地延安的新气象。
何海霞山水功力深厚,以至贾平凹称其为“中国山水画最后一位大家”。何海霞用传统扎实的功力和新颖的生活感受相结合,画出陕北黄土高原新的表现手法,这在中国历代山水画的描绘中从来还没有人如此来表现陕北高原苍雄气象以及时代特征,何海霞先生创造出了新陕北高原的表现技法,无疑证明传统也是变化前进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事实。
20世纪90年代,何海霞作品进入其个人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时期,尤其是金碧青绿山水画达到了当时无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无来者可追,可谓“‘金碧’辉煌”。 尤其是革命圣地延安这类红色题材的作品在拍场上表现更为抢眼,此幅作品笔墨精到,气势磅礴,题款讲究,相信定会引起藏家的关注!